立秋:交节咋定?何时出伏?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通行证任务

8月7日13时52分,立秋。这一天何以就是立秋?咋定的?立秋后,距离出伏还有多久?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二十四节气将黄道分为24等份,每15度对应一个节气。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交节时刻。由于公历以太阳运动为依据,所以立秋在公历年中的大致日期为8月8日前后。

有心人会发现,二十四节气不仅有具体的公历日期,还会精确到时间,以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这连续三年的立秋为例,具体的交节时刻分别在8月的7日20时29分、8日2时23分和7日8时9分。

作为我国现代唯一的天文年历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根据相应的历算方法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就包括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

根据生活经验,人们习惯将立秋划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即以中午12点为界,如果立秋时间在12点之前,就是早立秋;要是在12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时间是7日13时52分,属于晚立秋。

展开全文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但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立秋后,距离出伏还有多久?三伏中的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并持续10天。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因此,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时间,这也意味着8月19日正式出伏。

气候特点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但是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民间素有所谓“热在三伏”,其中一伏就是“秋后一伏”。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至此,秋风起,阴气生。中医认为,秋季是“燥”气当令的季节。

健康提示

01

饮食调养

立秋后天气的最大的特点是干燥,燥气伤肺,耗人津液,引发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所谓燥则润之,此时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所以,在秋季应当尽量少吃葱、姜、韭菜、胡椒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滋阴润燥的酸味果蔬,如梨、山楂、柠檬、苹果、乌梅等。

02

情志调养

立秋后天气温燥,尤其“秋老虎”的炎热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所以,在情绪上应积极预防“情绪中暑”,努力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03

运动调养

锻炼方面,此时,早晚会相对凉爽一些,可适当活动,舒展筋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行选择,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快步走、呼吸操等。

04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阳气之收敛。其次,“春捂秋冻”,立秋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内容来源 | 新华网、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图片来源| 包图网素材图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探索汉字‘蕊’的拼音、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哪个省出了世界杯?哪年世界杯是在中国举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