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母乳喂养对几乎所有婴儿来说都是最自然的喂养方式,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可以实现母乳喂养,这也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一步。
总有一些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因母乳不足需要补充喂养,或者是食物过敏等情况,这时,难免会碰到要给宝宝更换配方奶粉的情况。
关于「转奶」,父母们总会有不少的担心,下面我们好好理一理,关于转奶的那些疑问:
转奶后出现消化问题是什么原因?婴儿期的宝宝消化道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对各种食物刺激和液体浓度的变化特别敏感。
转奶的时候,等于给予了宝宝肠道一种新的刺激,有的宝宝肠道能够很快调整适应,所以没有什么大的不适。
但有的宝宝肠道适应力要差一些,可能出现大便次数、质地及颜色改变,或者吐奶、拒奶,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异常症状,这是因为不同牌子的奶粉成分略有不同导致的。
如果宝宝是初次接触配方奶粉,转奶后不仅出现明显的消化问题,还出现咳嗽、喘息、皮疹等过敏反应,就要警惕宝宝是否是存在牛奶蛋白过敏了。
宝宝可以频繁换奶粉品牌吗?有的宝宝对换奶粉不会有明显消化反应,但有的宝宝适应新的奶粉需要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如果太过频繁地更换奶粉品牌,都可能会增加宝宝胃肠的负担。
每个厂家虽都有各自配方理论,但市面上的普通婴儿配方奶都须在遵循婴儿配方奶粉全球标准(Global Standard for the Composition of Infant Formula)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基本成分大同小异,区别并不明显。
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是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只要宝宝接受度好,满 4~6 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没必要频繁更换奶粉。
怎么科学地转奶?婴儿配方奶粉的分段方式与宝宝生长发育不同月龄的不同营养需求有关,虽然时间上不是绝对的,但考虑到不同月龄的营养需求,不建议给宝宝喝与阶段不相符的配方奶粉。
比如过早进食下一阶段的配方奶粉,可能会因为高能量和高电解质密度,而对宝宝的肾脏会造成负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肠道炎症、生长迟缓等情况。
如果在高阶段月龄,仍进食低段奶粉,可能会因为铁、钙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异常。
因此,就有了「转奶」这一说法。
然而国内外在「转奶」上,并无统一的意见。这里结合国内外教材、指南中对辅食添加、牛奶蛋白过敏的处理建议,以及牛奶蛋白过敏的反应机制,给出以下推荐:
1. 「母乳」转「普通配方奶粉」(包括牛奶、羊奶或大豆等配方):
① 对于平时容易过敏或家庭成员有牛奶过敏情况的宝宝,可以先少量引入尝试,建议从白天中午那顿奶开始,此时宝宝状态最佳,较容易适应新奶粉。
可以先将配方奶涂在嘴唇上,或者喝 1~2 mL,然后观察 1~2 小时,看看有没有过敏症状出现,比如接触牛奶的局部发红,或抓耳朵、用舌头摩擦上腭,或身上出现皮疹、呕吐等;如果有则停止尝试并咨询医生;如果宝宝没有过敏症状,也适应奶粉的口味,后面可以在白天每顿母乳中慢慢将增加配方奶的量,早上、睡前和夜间还是以母乳喂养,减少配方奶不适应时的影响;增加量可以为 5 mL、10 mL、20 mL、30 mL、50 mL、100 mL、200 mL,根据宝宝适应情况,如此在 3~5 天时间基本可以用一顿配方奶完全取代一顿母乳;若期间宝宝也无异常过敏反应,可以根据母乳提供的具体情况,把白天的母乳完全变更为用配方奶,接着是早上的母乳,最后取代睡前的母乳,此过程也是 3~5 天。② 对于平时少见过敏和家庭成员也无牛奶过敏情况的宝宝,转奶可以较快一些,可以从白天的奶开始,但也建议观察 2~3 天适应情况。
第一天可以先让宝宝试试口味,10~20 mL,可以在午餐和晚餐各尝试 1 次,并观察有无过敏症状表现;如果没有过敏症状,宝宝口味也适应,第二天可以把配方奶量增加一倍;若期间宝宝也无异常过敏反应,可以根据母乳提供的具体情况,把白天的母乳完全变更为用配方奶,接着是早上的母乳,最后取代睡前的母乳,此过程约是 3~5 天。③ 若宝宝对配方奶粉口味不适应,但没有其他不适表现,可以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选择按一定比例由少到多地将新配方奶粉与母乳短暂混合,让宝宝慢慢适应新配方奶粉的口味。
比如 1/4 新配方奶粉,冲调好后加 3/4 母乳,混合起来给宝宝喝,如果宝宝不拒绝,下一顿可再增加新配方奶粉的量到 2/4,以此类推,直至完全替换;若新配方奶粉用 1/4 量时宝宝拒绝这个味道,可减至 1/10、1/20 等,再按上述方法逐渐增加,或者延长每种比例的适应顿数,直至完全替换;不同宝宝适应口味时间不同,这个因人而异,可以随机应变;在午餐半饱之后,宝宝心情愉快时,比较容易接受新口味。
2. 「母乳」转「特殊医学配方粉(奶粉)」:
① 如果是添加或转为适度水解配方粉、早产儿配方奶粉等,可参考第 1 大点「母乳」转「普通配方奶粉」的方法。
② 如果是转为深度水解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的情况,因为这两种配方主要是针对「过敏」问题,配方不耐受或过敏反应少见,所以主要是从口味适应的角度来转换;可以参考 上面 1–③ 点的方法。
3. 「普通配方奶粉」转「普通配方奶粉」:
① 如同品牌不同系列配方转换,同品牌不同段位配方转换,不同品牌之间的奶粉更换时,这些情况主要需要考虑配方不耐受和口味不适应,可参考第 1–② 、1–③ 点的方法。
② 另外,大部分奶粉商家会提供一种「间隔顿数转奶法」,即将一天中的某一顿奶直接换为新奶粉,隔 2~3 天再替换一顿,直到完全接受新奶粉,这个过程约 2 周时间。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其实不适用于对配方奶反应不明的宝宝;而对于已经适应配方奶的宝宝,则不需要用 2 周时间。对于能适应配方奶的宝宝来说,这种转奶方法用的时间太长,我们观察一种新食物的适应时间,3~5 天就可以了;如果宝宝不能适应新配方,直接以新奶换掉一顿旧奶,很容易就会出现消化不耐受的反应;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突然接触常量的牛奶,严重过敏风险则太高。4. 「普通配方奶粉」转「特殊医学配方粉(奶粉)」:
如添加或转为适度水解配方粉、深度水解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时,这些情况也是考虑配方不耐受和口味不适应为主,可参考第 1–② 、1–③ 点的方法。
5. 「特殊医学配方粉(奶粉)」转「特殊医学配方粉(奶粉)」:
① 往更深一度的水解方向:
如从适度水解配方粉转成深度水解配方粉 / 氨基酸配方粉,从深度水解配方粉转成氨基酸配方粉,这些情况也是考虑配方不耐受和口味不适应为主,可参考第 1–② 、1–③ 点的方法。② 往更浅一度的水解方向:
比如氨基酸配方粉转深度水解,或深度水解配方粉转适度水解配方粉,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牛奶过敏,以进行耐受脱敏为目的,需要循序渐进;建议从每天喂养的第一顿奶中逐渐替换适应,以便观察宝宝耐受情况。以每顿 210 mL(7 oz) 奶为例,分 7 份用 7 天引入(其它奶量的宝宝也可以参考分 7 份引入),如下图所示:
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5]
如果在第 7 天之后没有出现过敏症状,此时第 1 顿奶已经是新奶,那么后面所有顿数都可以替换为新奶;如果每日新配方奶有 200 mL 以上,过了 1 周也没有出现过敏症状,提过此配方过敏可能性小;替换过程中如果过敏症状再次出现,则停止替换,重新换回原来不过敏的配方,并遵循医生下一步建议。6. 「特殊医学配方粉(奶粉)」转「普通配方奶粉」:
① 如果是有治疗过敏需求的水解蛋白配方粉(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向普通配方过渡,参考第 5–② 点的方法。
② 如果是适度水解配方粉、早产儿配方奶粉向普通配方转换,这些情况主要需要考虑配方不耐受和口味不适应,可参考第 1–② 、1–③ 点的方法。
7. 关于鲜牛奶等奶制品的转换: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添加辅食后尽早引入一些奶制品辅食,可以减少以后牛奶过敏的风险,但 1 岁以内不建议用鲜牛奶和(或)奶制品来替代母乳或配方奶。在宝宝 1 岁后如果有母乳或配方奶转鲜牛奶等奶制品的需求,具体可以参考第 1 和第 3 点中向「普通配方奶粉」转换的建议。转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1. 最好在宝宝健康的状态下、心情好的时侯进行转奶,这样有利于宝宝尽快适应新奶粉,以及减少不适症状。
宝宝有感冒、发热、胃肠炎、湿疹急性期等生病状态不适合转奶(有特殊配方转换需求时遵医嘱),或者「长牙」等生理不适时,此时再转奶可能会增加或加重不适症状和异常反应。用药、添加新辅食或接种疫苗的前后 2~3 天也不建议转奶,以免出现异常症状时,容易混淆原因,影响判断。 2. 转奶期间不要给宝宝添加其它新的食物,同样是容易混淆,影响判断是食物原因还是转奶原因。
3. 转奶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情况,根据宝宝转奶开始后出现的反应,调整转奶节奏。
4. 转奶后不建议再把新旧两种配方奶粉混合一起冲调,因为不同奶粉的冲调方式、营养成分不一样,这可能会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5. 建议从白天中午那顿奶开始转,最后替换临睡前那一顿,可以避免新配方不耐受,从而影响宝宝夜晚睡眠质量。
宝宝转奶后出现不适表现怎么办?简单地说,转奶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观察宝宝的反应,循序渐进。如果过程中,宝宝出现了不适症状,应暂停转奶或减慢转奶速度,并密切观察症状是否加重:
如果没有加重或者逐渐减轻,可以继续转奶;如果症状反复或加重,或有其他症状出现,就要停止转奶,必要时及时就医;一些细节情况如下:
1. 如果对配方奶消化不耐受(如某牌子的配方消化不适应、转奶速度过快、冲调比例不对等导致),可能出现吐奶(或溢奶)、腹胀、大便干燥或便秘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
可以暂停或减慢转奶速度,检查冲奶比例,不应太过浓稠,可密切观察,暂时不需要医学处理;观察 3~5 天无改善但也无加重,可以考虑换一个牌子的配方试试,或者咨询医生。2. 如对配方奶过敏,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便秘、腹痛(哭闹增多)、大便带粘液或血丝等更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或会伴有皮疹、咳嗽、喘息等不适的症状:
若症状较轻,可暂停转奶,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可以咨询医生后续配方的选择建议;若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异常症状增多,建议及时就诊。3. 如因奶粉产品质量问题、冲奶过程没注意卫生等,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无皮疹和其它呼吸方面症状:
应当检查奶粉包装及生产日期、奶瓶清洁消毒和手卫生等情况,更换有问题的奶粉,暂停转奶,密切观察宝宝情况,必要时咨询医生或及时就诊。4. 如转奶期间发生胃肠道感染,常表现为腹泻、呕吐,持续时间长,甚至伴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或咨询医生。
作者:广州解忧心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心理咨询师 & 国际认证哺乳顾问(IBCLC)陈霖
本文经由 丁香诊所 儿科主治医师 王秋华 审核
责编:丁香诊所 儿科主治医师 范运柱
参考文献:
[1] 毛萌,李廷玉. 儿童保健学[M]. 第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 陈荣华,赵正言,刘湘云. 儿童保健学[M].第 5 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香港卫生署. 替孩子转换奶粉. https://www.fhs.gov.hk/sc_chi/health_info/child/30008.html. 最近修订日期:2017 年 08 月 31 日.
[4] Koletzko B, Koletzko S, Ruemmele F. Innovations in Infant Milk Feeding: 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C]. Drivers of Innovation in Pediatric Nutrition. 2010, 66: 1-17.
[5] Venter C, Brown T, Meyer R, et al. Better recogni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IgE-mediated cow’s milk allergy in infancy: iMAP-an inern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P(Milk Allergy in Primary Care)guideline[J]. Clin Transl Allergy, 2017, 7: 26.
[6] Scott H Sicherer.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在食物过敏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oral-food-challenges-for-diagnosis-and-management-of-food-allergies. (Accessed on Jun 17, 2019).
[7] Kirsi M Jarvinen-Seppo. 牛奶过敏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milk-allergy-clinical-features-and-diagnosis. (Accessed on Jun 18, 2019).
[8] Kirsi M Jarvinen-Seppo. 奶类过敏的处理.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milk-allergy-management. (Accessed on May 14, 2019).
[9]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原创文章: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已通过丁香医生审稿专家委员会的同行评议。
軍師聯盟第1集|免費線上看|陸劇|LINE TV欢乐颂2中邱莹莹关雎尔樊胜美 三人的老家分别是哪里的